1分6合

思想交锋

防患未然方能有效应对“灰犀牛”事件

作者: 赵书斐     时间: 2021-12-21     点击: 查询中    分享到:

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•渥克撰写的《灰犀牛: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》一书让“灰犀牛”一词为世人所熟知,最近拜读过后,越发觉得其道理之深。类似于用“黑天鹅”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,“灰犀牛”则被用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。近年来,自上而下对风险工控工作都提上了新高度,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“灰犀牛”事件也时有发生,不断牵动公众神经,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
为什么会出现“灰犀牛”事件?米歇尔•渥克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,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,危机发生之前的征兆并不过于隐蔽,更多只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。”这与“海因里希法则”恰好有异曲同工之妙,早在20世纪40年代,美国工业安全先驱赫伯特•威廉•海因里希在统计、分析55万起事故的基础上就已得出结论,“每一起事故的背后,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。”这就是所谓的海因里希法则,也称“129300法则”。我理解,一方面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量变积累的结果,另一方面再良好的技术措施、再完美的规章制度,在实际操作层面,也无法取代人类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。

我所从事的制造企业,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,孤立来看都是细枝末节,很容易被湮没在纷繁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。但是这些细节的叠加,却会让危险系数陡然拉升。这就是“灰犀牛”的特点,它看似体型笨重、反应迟缓,因而即使人们早就知道它的存在,却往往视若无睹、毫不在意,但一旦它狂奔而来,定会让人们猝不及防,直接被扑倒在地。

“善不妄来,灾不空发。”虽然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看似偶然,但其实却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。任何重大事故都是有端倪可察的,其发生都是经过萌芽、发展到发生这样一个过程。如果每次事故的隐患或苗头都能得到重视,那么每一次事故的发生就完全可以避免。因此,在每一次重大事故发生之后,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,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,以此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,并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,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
如何有效防范应对“灰犀牛”事件?首先要承认危机的存在且就随时随地的在你身边。“明者远见于未萌,而知者避危于无形。”,因此,筑牢安全防线的动作每快一步,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少一分。我们要始终坚持心存敬畏,保持忧患意识以及守土有责的理念,熟悉掌握企业的各类基本情况,制定风险防控预案,及时组织开展全覆盖风险隐患排查行动,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分类处置,开展专项整治,扎实消除隐患,如此才能维护安全稳定,有效应对“灰犀牛”事件。(思创2107届——赵书斐)

上一篇:用人之道彰显领导智慧 下一篇:争做新时代合格的国企员工